锅圈食汇:在家吃饭背后的大生意 港交所第一家过1万店的连锁品牌公司火锅在大众点评和美团上是餐厅数量最多的中国料理。以火锅为主的生意模式诞生过像 海底捞 ...

来源:雪球App,作者: Conan的投资笔记,(https://xueqiu.com/1830611415/265740409)
港交所第一家过1万店的连锁品牌公司火锅在大众点评和美团上是餐厅数量最多的中国料理。以火锅为主的生意模式诞生过像海底捞这样的大公司,就连给海底捞做火锅底料的颐海国际,和给海底捞做供应链的蜀海,都是非常大的公司。火锅最早在中国是以在家吃为主,后来出现了专门的火锅餐厅,大家开始在外边吃饭比例开始增多。但最近几年,在家吃火锅的消费者开始逐步回升。而锅圈聚焦的赛道恰好是“在家吃饭”,本质上是给在家吃火锅等餐食的消费者提供产品的社区餐饮零售公司。
锅圈在11月2日挂牌港交所,作为几年前诞生的新品牌,快速开到了1万家门店。除了瑞幸外,锅圈是中国上市公司另外一家突破1万门店的连锁消费品牌公司。
截至2023年10月11日,锅圈的门店数达到10025家(除了6家门店为样板自营门店,剩下均为加盟商开店),包括直辖市的689家门店、省会城市的2121家门店、地级市的2834家门店、县级市的2693家门店以及乡镇的1688家门店。锅圈目前共有710款产品(火锅类,烧烤类,其他产品类占比分别为322,194,194款),其中95%为锅圈自有产品。
2022年公司首次实现利润2.3亿,2023年前四个月维持了盈利势头,实现1.2亿净利润。公司在2022年实现71.7以收入,毛利率为17.4%,毛利为12.5亿,净利润为2.41亿,净利率为3.4%。71.7亿收入中,销售成本为59.2亿。
锅圈的从2020年到2023年1-4月主要收入和财务运营数据显示,随着公司毛利率上升,以及度过扩张期,销售费用率在下降,公司利润率也逐步开始提升。
2020-2022年,公司向加盟商销售收入为29.1亿,37.3亿,64.8亿,占同时期收入比重为98.2%,94.2%和90.3%,主要为向加盟商销售商品的收入。公司在上市前3年销售费用为3.6亿,公司在营销上投入很少,主要是靠口碑和门店扩展作为销售驱动。
产品以火锅为主,烧烤为副,逐步扩张自己产品线
锅圈的产品线以提供火锅和烧烤等可以在家自己吃的料理的食材、调料、工具为主,核心是打造社区餐饮数字化新零售品牌。在2022年(上市前一个完整财年)公司火锅产品收入占74.6%,其中肉类和丸滑类占21%和19.1%。烧烤类占比重为9.96%。其他产品占13.8%,包括西餐,零食,一人食,生鲜产品,即烹餐包,饮料六个品类。
公司在逐步拓展产品领域,满足消费者家庭聚餐、一人食、露营和旅游等多种用餐场景的需求。在蜜雪冰城和瑞幸的崛起过程中,大量终端门店对推广新产品线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锅圈食汇也有过万家门店,这对于其推广新产品线会起到关键推动作用。
锅圈主要商业模式示意图,同时也可以看成是在家吃火锅供应链的示意图
快速扩张门店在今年10月已经超过1万店
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比较新的品牌(喜茶是成立在2012年,也就是皇茶时代)但最近4-5年,公司实现了门店快速扩张,到2023年10月,锅圈门店已经达到10025家,超过1万家。
公司与加盟商通常合同期为3年。招股说明书显示,到2023年10月,锅圈在县级以下地区有门店4381家,占比44%。从数据看,在租金低区域,锅圈的绩效表现会更好。下沉地区生活节奏没有北上广深和省会城市那么快,上下班通勤时间短,对快餐的需求就降低了,社区邻里关系更紧密,在家吃饭的需求旺盛,锅圈补足就是这部分需求。
分析锅圈的门店分布结构可以发现,地级市和县级市是目前锅圈门店数最多两个区域
锅圈在给店长培训时,有一个数据。如果一家门店会员数达到3000以上,几乎没有亏过钱。在锅圈的门店运营过程中,老客熟客的复购非常关键。产品模式也是对过去牛羊肉铺这样夫妻店的升级,很多老单店牛羊铺存在食材更新问题,锅圈目前供货原则是,先入先出,及时供货,不停从仓库补货,以保证食材新鲜。另外,锅圈的供应链质量更有保障,通过自建工厂,以及与安井、三全等知名外部供应商合作,确保产品质量,一些食材小店的上游供应商难以追溯质量。锅圈在全国有14个第三方仓储中心,大部分订单都实现了次日达。
与传统超市相比,锅圈提供的食材种类更加丰富,牛羊肉在锅圈有十多种,但在超市种类就比较单一。脑花、鸭肠在超市很少见,这些在锅圈门店里都有。
锅圈食汇供应链的自给率不断提升,控股和投资自身供应链体系内重要公司公司有4家自有或投资的食材加工厂和266家合作供应商,公司收购三家上游工厂,并投资一家上游供应商,实现了牛肉、丸子、底料这些品类的部分自产自销。
锅圈的发展也带动了上游产业链的升级。
以锅圈的虾滑供应商逮虾记为例。锅圈把虾滑的供应量不断给到逮虾记后,逮虾记的业务规模比之前大了一个数量级,逮虾记现在大约有30%的产量是供应给锅圈的。逮虾记目前在北海设有生产基地,据投融资材料披露,已经是全国是最大的虾滑类生产基地。逮虾记在广西北海建立生产基地,依靠锅圈的物流系统,一般1-2天从北海加工厂送到锅圈的门店,即便是距离遥远的东北,3天内就能送到。很多传统单店牛羊肉铺,这点是很难做到的,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区。
虾滑在火锅料理中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品牌,老火锅是没有虾滑的,虾滑最早出现在南方沿海潮汕类火锅里。虾滑也并不像很多传统火锅食材那样,有很多成熟的上游供应商。这就给很多新兴品牌带来了机会。
除了供应锅圈,逮虾记的产品也供应火锅店。逮虾记目前长期战略目标是B端做规模,C端打品牌,B端规模对于食材供应链公司非常关键,而锅圈的强项在于给投资和控股的B端供应链公司带来规模的大幅增长,让它们在行业竞争中快速扩大优势,形成供应链市场上的滚雪球模型。
在B端,锅圈计划通过单品单厂孵化100个10亿新食品品牌。类似于手机厂商,自己做主机厂,然后投资和控股下边的配件厂,再让配件厂逐步做大做强,整个体系受益,就是孵化自己的安井食品。像七个番茄火锅底料,已经在C端消费者中产生一定的品牌心智。
左图:锅圈孵化的七个番茄,来自澄明食品,右图:锅圈番茄和虾滑产品的食材产区介绍
锅圈的266家供应商里,包括安井,三全,恰恰,伊利等行业内龙头公司。锅圈在整合上游供应链的过程中,逐步把牛肉、羊肉、丸类、鸭肠这些单品的产能,集中到少数供应商手里,优势产能集中,确保了锅圈的食材和产品的质量,同时也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
在家吃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有多大规模,及锅圈发展目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给消费品上市公司提供招股说明书行业报告的咨询机构)的数据,按在家吃饭餐食产品零售额计,锅圈于2022年在中国所有零售商中排名第一,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为3.0%。
在家吃饭在过去是一个听起来再常见不过的事情。但最近几年,随着社会人口结构、家庭分工的变迁,以及现代商业物流体系和互联网的发展,这个看似普通的市场,也出现了一些细分,主要包括:(1)在家做饭,吃餐盒产品(比如即热菜)(2)在家做饭,用新鲜食材(比如速烹菜)(3)点外卖
而(2)就是锅圈食汇主要服务的人群。在连锁化餐厅崛起之前,在家吃饭是主流,像80后一代小时候基本都是在家吃饭。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专业化餐厅、连锁化餐厅开始崛起,随着人们工作节奏加快,通勤时间变长,对日常简餐、便餐、正餐小吃的需求开始提升,而最近几年,在家吃饭逐步开始回流。
近几年,随着外卖人工成本上升,需求端等家庭结构变小,预制菜带来的经济性在不断提升。锅圈食品董事长杨明超认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预制菜发展有一个临界点:人们一个小时的工作收入成本和做一顿饭成本的对比。人们对这个临界点的判断,可能会是中国预制菜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在战略上,锅圈的目标是持续巩固已经建立的规模优势,通过规模投资、控股,深入供应链上下游,形成强大的成本优势;通过下游万店渠道网络和2240万会员运营,持续巩固在C端消费者心中形成的品牌心智。
最后锅圈食汇是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人们每小时工作收入提升,对更高效的就餐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提升的趋势下诞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需求会越来越多,而相应满足这种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也会越来越丰富。$锅圈(02517)$ $恒生指数(HKHSI)$ $恒生消费ETF(SH513970)$
@今日话题